第23章 都察院,锦衣卫

    朱标面露一个腹黑的笑容,第一时间吸引了朱元璋的注意。

    “说说看!”

    “其实很简单,朝廷规定一个业绩,比如钱粮收入,民生提高,文化创造,工艺改良等等。

    达标者,当月俸禄全额发放,从中挑选出最优秀的几个人,由父皇您亲自进行嘉奖,赏赐金银和牌匾之类的东西。

    名利双收,不会有人不满,而他们也会好好表现,不给自己的名头蒙尘。

    业绩不达标者,首次进行朝堂检讨,若是连续第二次,直接降官贬职,贬职之后若还不行,继续降,直到身份地位与他能力相符。

    至于业绩评判,这个工作应该从吏部分离出来。

    您之前裁撤了御史台,曾说想要提升言官的地位,增强他们的监督之权,让他们可以与朝臣抗衡,现在机会来了!”

    说到这里,朱元璋已经明白过来了,御史台的言官都是一群要名不要命的家伙。

    整天上朝不是弹劾这个就是弹劾那个的,一个个的都是铁头娃形象!

    但他们的问题也很明显,在朝廷的地位不高,无法与其他重要部门抗衡,机构过于简单,无法有效监控各地官员,权力大但是实际操作范围太小。

    “那就不能叫御史台了,咱想想,都察院!你跟咱说的史书上确实有提到这个!这名好!真正监察百官!

    可这么一来,他们的权力就有些太大了。”

    “父皇可以采用抽签之法,都察院官员,抽签前往大明各县府实地调研,时间不定,隐秘进行。

    地方上有弄虚作假基本上很难瞒得住了,另外今年父皇您不是打算建立锦衣卫么?

    由锦衣卫来办一些监督之事,只对皇帝负责,重点看那些都察院的官员有没有徇私舞弊。”

    朱元璋盯着朱标看了很久,幽幽的叹了一口气。

    “自从看了史书之后,咱这什么都瞒不住你了,只是,为啥咱感觉一切都跟史书上写的一样呢?”

    朱雄英出事,建立都察院,搞锦衣卫,这些原本就在洪武十五年发生的事情一件也没有落下,嗯,对,还有马皇后那边。

    “这叫顺应时代潮流,雄英出事是因为那些人蓄意报复,除非提前找到他们才能阻止。

    至于都察院,爹,您裁撤御史台两年了,朝中得有个监察部门存在。

    锦衣卫同样是如此,您会担心都察院,所以锦衣卫必然会出现,即便儿臣不说。”

    朱元璋撇撇嘴,显然是觉得朱标说的太直白了一些,什么担心,就是他多疑呗!

    不过,朱元璋倒是真知道自己存在这样的问题,也不反驳,乐呵呵的叫来朝中大臣,将几条命令下发。

    随后就是一番血腥的清洗,朱标看着自己学籍卡上的积分猛涨,一点没有阻止的意思。

    朱雄英安然无恙,属于是非常大的改变,所以,仅仅是这一件事就让大明有了不一样的未来。

    不过,问题依旧有,因为大明的国祚从原本好不容易提升到的三百多年降低到了二百九十九年。

    这让朱标的眉头皱了起来,死活想不通究竟是因为什么。

    自己这一脉的皇帝昏庸至此了么?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