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文青的内阁制度

    文青拿这件事出来说,摆明了就是刺激朱标呢。

    这个腹黑小伙,一口气松懈了下去,乖巧的走到文青旁边坐下。

    “老师,父皇裁撤了宰相之后,每天的工作量大到令人发指,而他对内阁制度并不放心,您有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要不说朱标受重视呢,不是没有原因,来为自己的事情抱怨一下,马上就开始给自己老爹解决问题。

    而这还是在朱标与朱元璋两人没有过交流的情况下。

    当然,朱标本人之前处理朝政只是处理一部分,就这也没多少空闲,现在朱元璋是处理全部的朝政,肯定会更累一些。

    文青眯着眼睛想了想,朱元璋不同意用内阁,这点他想到了,毕竟一个不断在加强皇权的统治者,没那么容易放权出去。

    如果不知道未来内阁势大那还好说,知道了以后,朱元璋能愿意才是见鬼了。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猜忌心太重,这是骨子里的东西,很难改变了。

    “内阁不行么……呵,真想把权利集中到一个人的手中啊,你肯定心里明白,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人力有穷尽,没有谁可以一天到晚不吃不喝不休息的干活。

    晨起上朝,日高而退,至午复出,迨暮乃罢,你爹能做到,但我觉着吧,你就不太行了。”

    文青笑着拍了一下朱标微微突出的肚子,引得朱标尴尬的坐直了身体,微微吸气让肚子稍微小一点。

    “别想了,内阁制度本身还是挺不错的,如果他不乐意,可以重新制定官员升迁制度。

    依旧是内阁,但内阁成员,选用朝中的待晋升者,大明官员不是三年一次晋升调岗么?

    别的不说了,从正七品知县开始,每年都有官员考察政绩等待擢升和调任,从这些当中择人,三年政绩考核,优者可入内阁进行一年的考察。

    知州,知府,知县等都是有基层经验的官员,对各种事情的处理意见不会偏离实际太多。

    同时,学习和进步,也能让皇帝知道每年的优品官员的质量如何。

    一年一轮换,入了内阁,也算是天子门生,想必可以让人放心吧?”

    文青随口改了一下内阁,只一年时间,那些内阁成员不会有站稳脚跟的时间,只能依附于皇权生存。

    有使得顺手的,稍微历练一下,甚至可以直接入朝堂为官。

    朱标眼前一亮,他之前也考虑了内阁成员的问题,朝中官员不好调动,根基太深。

    倒是没想过调那些没有根基的官员入内阁,只要监管稍微到位一点,他们就只能老老实实的协助处理朝政。

    “老师大才!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干活,不怕他们弄虚作假,毕竟没人有那么大的胆子。

    时间久了以后,朝中便是皇帝亲信众多,而且皇帝对他们的能力也都是心知肚明!”

    “嗯,确实如此,只不过,为避免内阁成员与其它官员勾结,选人环节需要重点关注一下,最好可以保密。

    然后在宫中设立一个内阁官员办事处,一年内阁试炼期内,别让他们乱跑了。”

    文青继续说着,他是不介意给大明的底层官员开一条上升通道的,至于说肯定会影响到一批人的利益,那就与他无关了。

    朝中官员,还是要以办实事为主的。

    内阁建议,皇帝批复修改,六部执行,这样一来,皇帝就能轻松很多。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