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朱元璋的分析
万朝图书馆:建立科幻神庭
五峰一座庙
朱标点点头,这件事上态度坚决。
“咱会安排好的,现在说正事吧,大明衰落,咱听出了几个大的问题。
主要是政治腐败、宦官专权、土地兼并、内外压力和天灾人祸。
你老师让你分析的大明兴衰演变过程,肯定需要更细节的东西。
咱先说这个政治腐败吧!朝廷大臣们逐渐沉溺于享乐和权力游戏,对国家政务日益懈怠。
后面几代皇帝的朝堂上,不少官员为了谋求私利,滥用职权,对百姓加重征收赋税,导致民众苦不堪言。
在这样的环境下,百姓要是不造反,那还真是一群怂包了,咱当年不就是因为元庭不把咱当人才造反的?”
“是啊,民心很重要,二百七十六年,民心不断的消耗,其实若无天灾与外患,国运还能坚持数十年之久。”
朱标想起崇祯年间的事情,也是心塞,即便是他放到那样的环境中,也不一定可以力挽狂澜。
“再有,宦官专权!嘿!标儿,你在点咱啊!告诉咱这么多事情,无非是想说,后世用宦官,是咱埋下的祸根?”
朱元璋在朱标面前也是没什么架子,简单分析了一下宦官专权的成因之后,也就大大方方的承认了自己的错。
当然,此刻只有两人,他可以如此,若是再有一个外人在的话,朱元璋可没有认错的习惯。
“爹,您也知道啊,每天处理那么多奏折,实在是太累,也太过消耗时间了,您能受得了,儿臣倒也勉强。
后世的皇帝可能会更差一点,没吃过苦,便想着偷懒了,他们最能依靠的就是从小跟在自己身边的宦官。
老四用宦官,设立东厂,监察天下和百官,挟制锦衣卫,自此便已经开启了宦官专权的大门。
不过朱高炽这小子干的还不错,任用三杨,但自己也累得够呛,否则也不会只在位十个月了。
朱瞻基让宦官识字,协助处理朝政,虽是协助,但却已经开了不好的先河。
朱祁镇时期的王振就是一个妥妥的例子,一个宦官胆大包天!
后世的那些皇帝,其实一直在做朝堂的平衡,间接的扶持出了一个九千九百岁的魏忠贤。
宦官的权利是皇权赋予的没错,但他们自己就没有私心么?死心塌地的与文官团体对着干?我看未必!
不过魏忠贤这样的人,若是用好了,倒也是把好刀!”
朱标倒是有自信可以拿捏所有人,朱元璋也满意的点头。
“咱再说土地兼并,这一点历朝历代都没办法避免,只要有勋贵,就会有兼并。
而内外压力和天灾人祸,这就涉及到咱大明最缺的东西了,钱!粮!
咱爷俩在这里想破天去,恐怕也想不出完美的解决办法。”
“爹,这问题已经有解决办法了,老师那里,只要学分足够,可以购买任何东西,我之前看到,有亩产数千斤的土豆和红薯。
这种农作物据说是明末传入大明的,现在找找或许可以找到。
儿臣最看重的则是后世的袁老改良的杂交水稻,根据介绍,叁优一号稻种一年两季收成达到了三千斤往上!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