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鲁哀公十六年

    “学生这就继续看书!”

    得了文青这么明显的暗示,朱标如何还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于是第一时间埋头看书,同时拿着纸笔在上面记录一些重要的内容。

    休闲室旁边,一扇看起来很是古朴陈旧的木门立在那里,站在门前,似乎能听到门后的声音。

    这道门随着教室一起解锁,算是配套设备了。

    文青来到这边,轻轻推门,顿时,门外阳光明媚。

    鲁哀公十六年二月初四日,曲阜,一棵巨大的杏树之下。

    木门开启就是这个位置,文青看着杏树,感慨万千。

    杏坛讲学,华夏学子怕是没有陌生的,而此刻他就站在这一棵杏树之下。

    “小友又来了?这么说,吾是时候了?”

    杏树旁边有一小桌,一位瘦高老者端坐在那里,面露柔和的笑容看着文青。

    “见过孔圣,晚辈说过,您若是愿意,我可为孔圣续命,您的病,并非不能治。”

    “无碍无碍,生老病死人生常态,顺其自然吧,当作之事已然做了,未竟之事有弟子代劳,何必求生?

    一介匹夫,活着也无大用,况且,你不是挺想带吾离去么?”

    孔子,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对后世的影响可谓是相当深远。

    儒家学说是往后各个朝代的主流思想,在维护封建统治方面有着巨大的贡献。

    当然,他的原意并非如此。

    孔子理想是建立一个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

    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为亲,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的人。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孩子们都能获得温暖与关怀,孤独的人与残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满意的归宿。

    阴谋欺诈不兴,盗窃祸乱不起,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讲信修睦,选贤举能。

    这样的理想世界,或许所有人都曾憧憬过。

    之前文青已经来过一次,大概在一年前,那时候的孔子身体明显比现在要好很多。

    当时文青还开玩笑来着。

    说君子不重不威,身为君子,下手不重就不能树立威信。

    孔子差点就给文青一巴掌让他体验一下,现在,孔子拿着刻刀的手都在不停的颤抖,而且,额头上满是细密的汗珠。

    显然,刻字修书这件事对现在的他来说已经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了。

    “孔圣,我倒是想尽快接你走,只是你离开后,再也无法与这个世界产生直接的联系了,可愿意?”

    文青笑着坐在孔子对面,只不过姿势没有那么标准,非常的随意。

    说起来,他在那图书馆里待了不知道多久,早已放弃了礼仪之类的无用东西,现在一时半会儿也捡不起来。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