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决战(上)

    1651年3月5日,这是一次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今天,将是北伐大军与满清鞑子决战的日子。

    …………………………………………………………

    由于之前的一个月,满清大军的后撤以及执行的坚壁清野策略,导致每一次满清大军的后撤,必然会造成上万或是数十万百姓的饥荒。

    一度导致蒋西山率领的北伐大军,不得不一边前进,一边安抚那些被满清抢光粮食的百姓。

    也因此使得蒋西山的后勤压力极大,好在山东沿海地区的城市早就被明军海军占领,大量的粮食也从这些沿海城市运输至内陆。

    因为杨三生早就预料到,满清唯一对抗明军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北方的百姓成为明军的负担。

    毕竟明军北伐是为了收复故土,解放北方的百姓,面对这些没有粮食的百姓,明军肯定不能放任不管。

    只是,满清始终是目光短浅,如今的明军在杨三生的领导下,早就不缺粮食,强大的海运能力和吕宋群岛的粮食产量,早就可以满足整个大明的粮食消耗和运输。

    再加上堪察加半岛、库页岛等地的还有充足的肉类补充,更是减少了百姓对粮食消耗数量。

    所以,面对满清这种卑鄙的手段,杨三生甚至还想笑。

    若是满清鞑子寸土必争,说不定还会造成更多的百姓伤亡,可满清鞑子采取丢弃百姓这种策略,直接减少了大量因战争死亡的百姓人数。

    如今,随着蒋西山率军占领天津卫,大量的船只在天津卫靠岸,让大军的后勤补给更是不缺。

    …………………………………………………………

    黎明时分,太阳刚刚升起,唐山城南二十里的旷野上蒸腾着铁锈味的水雾。

    蒋西山在距离满清军阵不足三里的空地上勒住战马,身上的玄铁甲与马镫相撞的脆响惊飞了附近的鸟类,他回头望去,只见远处的地平线正在诡异地蠕动。

    那是北伐的四十万明军。

    此刻,曹变蛟、尚可喜、江道齐等一众将领,全都齐聚在蒋西山身旁。

    晨光穿透漫天黄沙,数万面明军旗帜在阳光的照耀下,宛如一条咆哮的苍龙。

    前排明军士卒的步伐整齐划一,每踏出一步,便会让大地颤抖一次。

    中军是扛着火枪的火枪兵,他们目光坚毅,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即将胜利的喜悦。

    后军则是推着火炮的炮兵,作为整场战争最耀眼,也是最突出的存在,炮兵已经成为明军士卒最难加入的兵种。

    因为想要加入炮兵,不仅要熟悉各种火炮的型号,还要懂得最基础的物理知识,只有这样的炮兵,才能将火炮的威力发挥至最大。

    …………………………………………………………

    数日前,从西安府率领数千残军匆忙抵达京师的多尔衮,还没来得及休整,便下令把整个京城内十二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满洲男丁,全部强征入伍,然后火急火燎的率领着近四万满洲军,前往唐山城与明军展开决战。

    如今,多尔衮麾下的大军,算上阿济格从南方一路撤到京师外围的十几万部队,再加上唐山城由多铎率领的二十万大军,总人数也勉强能达到四十万人,基本上可以与明军的人数持平。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