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大明的皇权是如何丧失的
大明:朕才是帝国之主
爱吃枸杞黑豆
御书房的朱由校,在桌案前静静地阅读着《明实录》、《宝训》、《历代皇帝起居注》等诸多典籍,想要仔细看看大明皇权是如何一步步丧失的。
明太祖朱元璋,1328 年出生,1368 年称帝,1398 年,朱元璋在南京西宫逝世,享年 71 岁,在位 31 年,年号 “洪武”。明朝初期,朱元璋规定每日都举行早朝、午朝和晚朝三次朝会。
自从废除丞相制以后,全国上下的大小事务都需经皇帝过目,据统计平均每天要处理文件200件,涉及事务400件,要是加上会议等就更多了。所以就由太子朱标分担了许多日常事务。
锦衣卫是皇帝的把控朝政的强力臂膀。
明惠帝朱允炆,1377 年出生,1398 年即位,在位 4 年,年号 “建文”。他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朱允炆即位后,实行削藩政策,触动了藩王的利益,导致燕王朱棣以 “清君侧” 的名义发动 “靖难之役”。1402 年,朱棣攻破南京,朱允炆下落不明。
明成祖朱棣:1360 年出生,1402 年即位,1424 年,朱棣在北征返程途中病逝,在位 22 年,年号 “永乐”。他是朱元璋的第四子,初被封为燕王,镇守北平。
朱棣通过 “靖难之役” 夺取皇位后,继续实行削藩政策,加强中央集权;迁都北京、营建北京城并重修万里长城,五次亲征蒙古,占领安南,在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哈密卫,西南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对南海地区积极经营,对西藏实行政教合一的政策,委派郑和下西洋,命人修成《永乐大典》。
朱棣常年在外征战,永乐二年(1404 年)册立朱高炽为皇太子,期间朱高炽六次担任监国协助朱棣处理政务。
朱棣时期锦衣卫:朱棣以藩王起兵即位,怀疑建文旧臣对自己有二心,为了加强对百官的监督,不仅让锦衣卫继续承担守卫值宿、侦察逮捕等职能。锦衣卫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设南、北镇抚司,南北镇抚司下设五个卫所。
内阁初设: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务,内阁制度初步形成。这些内阁大学士开始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他们的职责主要包括替皇帝阅读和处理奏章、起草诏令等文书工作。
东厂初设:为了分锦衣卫的权,形成制衡。更为了需要一个更加效忠于皇帝的特务机构来监视臣民。所以东厂由宦官统领,直接对皇帝负责。它的职责主要包括侦查、缉拿、审讯等,不仅负责监察官员,还对民间的言论和行为进行严密监视。东厂可以不经过司法程序随意逮捕和审讯人犯,其权力极大,加强了皇帝的专制统治,巩固了皇权。
明仁宗朱高炽:1378 年出生,1424 年即位,在位 1 年,年号 “洪熙”。他是明成祖朱棣的嫡长子。朱高炽在位期间为政开明,废除苛政,发展生产,与民休息;虚怀纳谏,内阁职权得到加强提升。
明宣宗朱瞻基:1399 年出生,1425 年即位,1435 年,朱瞻基因病逝世于乾清宫,在位 10 年,年号 “宣德”。他是明仁宗朱高炽的长子,明成祖朱棣之孙。
到了明宣宗时期,因为明宣宗朱瞻基登基时才26岁,到了28岁时才有了儿子。所以没有太子帮忙分担,便任用 “三杨” 管阁务。
他首创内阁票拟制,阁臣获得票拟权,直接掌握了处理国家政事的大权。但是早朝还要自己去。
他,将锦衣卫主官进行廷推的方式任命,导致锦衣卫被文臣渗透,亲自斩断皇帝把控朝政的一条强力臂膀。
这位皇帝就是明宣宗朱瞻基,号长春真人,一位书画家。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