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特战团五阳阻击战

    第22章 特战团五阳阻击战(1/2)

    特战团预定战场在王桥和榆树坡,只是一个大致的划分。

    听起来一个团守两个地方,似乎兵力太过充足。

    实际上,这两个地方并非什么交通要道。

    并不是把特战团一分为二,一半在王桥;一半在榆树坡,鬼子就跑不了的。

    这一带地形以丘陵为主,还有一些平地。

    整个襄垣地形,丘陵和平地占了三分之二。

    四处无险可守。到处都是开阔地。

    从哪里都能跑。

    这造成的问题就是:特战团的战线长达5公里。

    甚至还不止5公里,因为3团还没有赶到,而襄垣的敌人想逃跑的话,也有可能走3团的预定防线。

    只要绕远一点即可。

    所以,特战团还需要分出一部分人,监视襄垣南侧。

    至于鬼子会不会往西侧逃跑,这个顾不上了。

    寄希望于敌人不想绕那么远吧。

    特战团本来人数就比较少,大约2500人。

    比1到6团平均人数少了一半还多。

    又分出6个狙击小组,这就又少了120人。

    这里的狙击小组不是指的一个开枪的,一个说话的俩人组合。

    而是10支这样的组合,每个小组共20人。

    如果平均把特战团的人分布在战线上,也得平均两米多一个人。

    况且这还是把医务兵、通讯兵、炊事员等非战斗人员都算上的结果。

    以三道防线来计算的话,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在10米以上。

    那么阵地就只能十米一个人来布置吗?

    当然不是的。

    只要形成交叉火力,确保没有盲区就可以。

    每个小阵地可以只有两三个人防守。

    有的阵地之间间隔在300米以上。

    两个火力点之间间隔300米,你如果要通过的话,离火力点最远也只有150米。

    这个距离对于特战团来说,虽然也不能说百发百中,百发七十中还是能做到的。

    毕竟这是特战团,战士们的单兵作战能力比较强。

    另外防线还需要形成层次,分成几道防线。

    不能突破一点就全线崩溃。

    最好的防线是:到处都有希望,又到处都出不去。

    比如给你留下一块开阔地,一个人防守都没有。

    你如果进去了,炮弹紧跟着就落下来。

    当你明白为什么那地方没人的时候,已经晚了。

    这次就想在王桥留下这么一块地方。

    王桥南侧有一块平地,平地的南侧地势高一些。

    特战团就留出这块平地,让鬼子来钻。

    而在南侧建立阻击阵地。

    但是鬼子也不傻,早就知道我军有重炮,还往这种地方跑,那不是找死吗?

    这一块儿地方成了自然的无人区,谁都不进去。

    对于特战团来说,这块地方鬼子是不是进去无所谓。

    鬼子进去了,就捡个大便宜,进去多少鬼子就炸死多少;

    鬼子不进去,也不损失什么。

    特战团巴不得鬼子在这片区域前犹豫不停,最好犹豫到1至4团赶到。

    而且,这一大块地方你不敢进,我军就可以少在这里布置些兵力。

    特战团是悄悄地赶到这里的。尽量让鬼子晚发现一些。

    到达预定战场后,就地构筑工事,挖防炮洞、挖壕沟、找狙击点。

    经过猛虎大演习之后,各团在挖壕沟上也比较讲究。

    壕沟不能挖成直的,要有拐弯。

    而且不能是圆角转弯,而应该直角或者锐角转弯。

    这是经过实战检验的。

    如果是直的,基本没有拐弯,迫击炮炮弹落在外面还好;如果恰好落在壕沟里面,伤害反而更大。

    如果有圆角转弯会好一些,但是伤害也比平地大。

    冲击波会沿着壕沟跑。

    如果是直角转弯或者锐角转弯,那就好多了,伤害明显比壕沟外面小。

    哪怕只经过了一个直角转弯都没事。

    这些都是演习中炸死了无数头猪才总结出来的经验。

    简单的一项“挖壕沟”工作,也是一个技术活,需要经过培训才行。

    鉴于兵力相对不足,特战团并没有急着进攻。

    他们的原则是:敌不动,我不动;敌若动,我依旧不动。

    只要守住防线,防止敌人逃跑就达到了目的。

    围歼鬼子是1到6团该干的活。

    连应该剪断的电话线都没剪,尽量拖延鬼子发现被围的时间。

    当然这个时间也不会太长。

    数万人马的调动,隐瞒不了多久。

    鬼子的侦察兵不是瞎子和聋子。

    只有特战团先行赶到这件事鬼子还不知道。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