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李云龙演说枪械史,张大彪筹划大演习

    第12章 李云龙演说枪械史,张大彪筹划大演习(1/2)

    随着358团一千余人加入,独立旅总兵力达到了7万5千人。但是小一半是新兵。

    独立旅的武器装备过于先进,除了步枪、机枪外,其余装备都没有那么容易学习。

    哪怕是相对简单的迫击炮,实际操作也远比想象中复杂。比如表尺多少多少是什么意思?方向多少多少是什么意思?3号装药什么意思?

    还有如何检查基本药管的底火座是否松动,松动了怎么办?

    如何安装引信?如何装定瞬发或延期状态?如果使用带有时间引信的炮弹,如何装定时间引信分划?

    还有附加药包的变换,本来有8个附加药包,这次使用3个,就需要取下5个。剩下的药包怎么排列?

    迫击炮炮口倾斜角度较大,下雨天会进水,应该如何预防,进水后有什么影响等等都需要考虑。

    更不要说距离怎么测算,如何计算弹道,仰角和装药号数如何确定了。

    通常一门迫击炮需要5名战士来伺候。

    根本就不是拿起炮弹,塞进炮管,松手堵耳朵那么简单!

    这么大的信息量,不经过严格训练,反复实际操练,在实战中就容易出问题。

    比如打不准、打不响、误炸自己人、炸膛等情况。

    不仅帮不上忙,还会帮倒忙。

    比如让你用4号装药,你不识数,给装了3个药包,打出去的炮弹近了300米,正好落自己人头上。

    因此,各单位均在张大彪的安排下展开了如火如荼的训练。

    其中最新的新兵,除了从老楚那里拐来的那部分外,暂时不参加正规训练,而是先编进支援保障营,进行一些简单的体能训练和文化训练,以及思想、道德与法制方面的辅导。

    为了尽快形成战斗力,参加训练的主要是相对而言的老兵。来独立旅两个月以上的,就按老兵来对待了。

    一个合成营编制1200人,实际参加正规训练的大概六七百人。

    随着营养状态的改善,夜盲情况已大大改善。夜战训练也提上了日程。

    而且战士们个个身强体壮,毕竟牛肉不是白吃的!

    牛肉果然不是白吃的,体能训练明显加大了。

    原先每天早上和下午各进行两次负重3公里跑,现在增加到了8公里。

    拼刺训练也加了进来。以前为了迅速适应新枪,拼刺训练被放下了。

    但是战争中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仍然存在白刃战的可能。

    魏和尚和赵政委就遇到过突然遭遇鬼子,爆发白刃战的情况。

    为了保证训练质量,李云龙、张大彪等基本上天天都要下沉到团、营、连甚至排和班,发现训练中的问题,及时纠正。

    “老赵,这样训练不成啊!战士们没有实战机会,各练各的。真要上了战场,肯定抓瞎!”

    “你是说要组织实战对抗演练?”赵政委猜到了李云龙的想法,反问道。

    李云龙点了点头,“现在你看看:练射击就打固定靶;练开步战车就围着训练场转圈……实战中哪有这么好的条件?训练必须要贴近实战。”

    “咱们没有空包弹,连橡皮子弹都没有。”张大彪质疑道。

    李云龙指导战士们练拼刺时,曾经有过让战士们在没有护具的条件下直接面对面拼刺的先例。但那顶多受伤。

    练射击可就不一样了,互相抱着机枪突突?那是战友还是仇敌?

    李云龙斜了张大彪一眼道:“动动脑子!不能打人,又不能只打固定靶,还可以打猪嘛!正好有段时间没吃猪肉了。”

    张大彪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

    李云龙继续说道:“只解决了打什么的问题还不够。对抗演练你要来当编剧和裁判。编剧就是安排剧情的。你告诉蓝方:红方用155榴弹炮轰击你5号高地,什么时间,用的什么炮弹。蓝方回答你他们采取的措施,你要根据他们的措施,以及措施的落实情况,判定蓝方的损失情况。实际上要比这个复杂得多。限你三天之内拿出一个对抗演练方案。1,3,5团是红方、2,4,6团是蓝方。其余各团双方共享,均可呼叫支援。”

    “明白!是不是蓝方告诉我轰炸5号高地,实际上我另外指定一个没人的高地让蓝方轰炸?”张大彪问道。

    “废话!那是炮啊兄弟,不是二踢脚!除了格斗外,其他的都是对着空地或者对着猪来。”

    张大彪摸了下鼻子,“明白了,旅长。我这就回去做方案。”

    给李云龙敬了个礼,回旅指挥部去了。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