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0章 五十知天命

    而参战的将士们也意外的发现:

    明明是死人最多的,但那些幸存的东瀛人,却是无比的恭顺。

    比东南亚、南亚、西域、漠北、东北、高丽,这所有地区的土人,都要更加的恭顺。

    死人越多越恭顺?这些东瀛人有受虐倾向?

    无数参战的将士,心中涌现出了这些疑问。

    但同时对于朱至澍的崇敬和膜拜,也更加的深厚了几分。

    更加觉得朱至澍乃是真龙转世、神明下凡了。

    不然,如何知道千里之外的东瀛人的这一奇怪的癖好?

    天统十五年(1665年),大明伐灭东瀛,除东瀛国号、改设四个布政使司。

    最北端的布政使司,和大明此前设立的库页布政使司隔海相望。

    到了这时候,朱至澍属意的、要在自己手上征服的核心地带已经完成。

    这一年,朱至澍四十八岁,来到这个时空已经二十二年。

    在这之后,朱至澍就再也没有新起战事;

    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建设内政、革新积弊,消化战果、休养生息这些内部事务当中。

    巨大的精力、加上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入之下,内政事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大明内陆以及南疆地区,已经实现了每个府都联通电报;

    南亚地区和西域地区,则是实现了每个布政使司联通电报。

    就连南洋群岛地区的苏门岛(后世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都通过海底电缆的方式,从南疆的丹那布政使司处铺设了电报线路过去。

    同时无线电技术也在积极的探索之中,且已经有了一些眉目。

    或许再有些年,无线电报也可以试用了。

    火车项目也是如此。

    除了最早的京保线、京津线外,还在开工建设另外数条线路。

    例如京保线往南、也就是往真定府(今河北石家庄地区)、广平府(今河北邯郸地区)方向的延伸线;

    京津线往南部的河间府(今河北沧州地区)、济南方向的延伸线。

    但这些往南的延伸线,无一例外都止步于黄河以北。

    因为以大明现在的桥梁技术,还无法修建黄河大桥这种伟岸的工程。

    好在已经在尝试、且有很大的突破了;

    此前那座长近三百米、由钢铁和砖石、水泥构造的永定河大桥,就是一次意义重大的探索。

    除了往南的火车之外,往北的火车也在建设之中。

    主要是连通京师和沈阳的京沈线,这条线路地势较为平坦,难度较小。

    至于要穿越燕山的、通往宣化府的京宣线,则还是处于研究之中。

    巍峨的燕山山脉,对于直来直去的铁路来说,难度实在是太大了,还需要好事多磨。

    但就这也已经是极大的进步了,起码北直隶一带的出行,较之前已经不知道快了多少。

    一旦某处有风吹草动的话,借助已经初有成效的火车,中枢的兵马可以朝发夕至、迅捷无比。

    而且有了这等基础;

    更长、更远、更快的铁路,还会远吗?

    再就是那些被征服的各地区;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